“外贸新人最头疼啥?当然是客户啊!”
刚入行的朋友十个有九个会抓着头发问:“这国外客户到底藏在哪儿啊?”别慌,今天咱们不整虚的,直接甩你一套2023年实战出来的渠道清单,顺带把那些年我踩过的坑、交过的学费都给你掰扯明白。准备好了吗?走起!
一、客户又不是孙悟空,还能真藏到天上去?
(敲黑板)先说个大实话:找客户的核心就两条——要么让客户看见你,要么你主动去找客户。听着像废话?往下看你就知道玄机在哪儿了。
【渠道1】B2B平台:新手村的必经之路
“阿里国际站、中国制造网这些平台是不是过时了?”这话我听过八百遍。这么说吧,平台就像菜市场——菜摆在那儿,买不买是客户的事儿,但你不摆摊连被看到的机会都没有。
去年有个学员愣是用阿里国际站“RFQ报价”功能,一周拿下3个南美询盘,秘诀就仨字:卡时间差!老外上班时间国内是深夜,他定闹钟凌晨三点秒回询盘,回复速度直接碾压竞争对手。
避坑重点:
- 别被代运营公司忽悠着买“顶级套餐”,先试基础版
- 产品图别用白底证件照,学学Shein用场景图(比如螺丝刀插在蛋糕上,配文“修设备顺便庆生”)
- 关键词别堆砌“best quality”,试试“waterproof connectors for boat”这种长尾词
【渠道2】社媒开发:00后客户都在TikTok上蹲着呢!
上个月帮朋友公司复盘,发现他们60%的订单来自LinkedIn和TikTok。别以为老外不用微信,人家玩WhatsApp比咱还溜!
举个真事儿:深圳做蓝牙耳机的小王,天天在TikTok发“暴力测试”视频——把耳机泡水、车碾、高空抛物。结果有个迪拜土豪私信:“给我来200个,我要在游艇派对当赠品!”
关键操作:
- LinkedIn搜“import manager+产品关键词”,点进去看共同好友(八成能扯上关系)
- Instagram发图别光拍产品,拍张带当地报纸的办公桌(增强真实感)
- 记住这个万能话术:“Hi [名字], noticed you're importing [产品] from China. Want to cut 30% cost without quality loss?”(别用please这种卑微词)
【渠道3】海关数据:挖墙脚的正确姿势
我知道你要说:“海关数据动不动几万块,新人哪玩得起?”打住!全球80%的海关数据其实能免费查:
- 墨西哥海关数据上http://www.economia.gob.mx
- 印度进口记录查http://www.zauba.com
- 美国提单数据用http://www.importgenius.com(免费版够用)
去年有个做汽配的兄弟,在印度海关数据里发现个秘密:某大客户每次采购量都是1221件。他直接推断对方有12月21日的促销活动,提前两个月寄样品,成功抢下第二年订单。
二、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,膝盖都跪青了
血泪教训1:别在Google搜“how to find suppliers”
你猜怎么着?排前几的全是中介公司!有个客户跟我说,他在谷歌找到的“中国供应商”其实是印度人开的皮包公司,报价比市场价高40%。
正确操作:
- 搜“产品名+exporter list”
- 加限定词如“OEM manufacturer”
- 看网站底部有没有“ICP备案号”(虽然老外不懂,但能筛掉假公司)
血泪教训2:“免费样品”可能是钓鱼执法
遇到过最绝的套路:某“客户”要了十次样品,每次都说测试不合格。后来才听说这厮是竞争对手派来摸底的!
防坑三原则:
- 新客户最多提供3次免费样品
- 必须收运费(到付也行)
- 样品上贴激光防伪标签(防止被山寨)
三、说点可能被同行骂的大实话
- 别死磕英语!我见过只会说“price”“quality”“ship”的老业务员,靠翻译软件年接500万订单。客户要的是靠谱,不是雅思8分。
- 别迷信展会!去年广交会现场人流比疫情前少了一半,但线上直播询盘涨了300%。有个展位费花了8万的哥们,最后2个订单全来自直播录屏的回放观众。
- 别囤太多库存!现在流行“反向定制”:让客户先付30%定金,用这笔钱买材料生产。东莞做家具的小李,靠这招把库存周转率从180天降到45天。
四、写在最后:客户就在那儿,就看你敢不敢伸手了
记得入行时老板说过句话:“外贸这行,前三个月靠运气,后三年靠坚持”。现在我把这句话转赠给你——别怕发100封开发信石沉大海,第101封可能就中了呢?
(突然想到)对了!下周准备搞个“外贸冷启动资料包”,从海关数据查询攻略到英文合同模板都有。想要的话...哎算了不说这么刻意,你懂的,老规矩!